创新思路谋发展 科学管理促腾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勤管理侧记

创新思路谋发展 科学管理促腾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勤管理侧记

院领导介绍新院区。



工程师在新设备交付使用前进行交底。



水电班对高低压配电进行巡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立于1939年,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医学高端人才最集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品牌医院之一。医院以“德高术精,福泽人民”为院训,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2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医院。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近3000张,2014年门急诊量231.8万人次,出院患者11.5万人次,手术4.6万台次,全年总收入26.49亿元,医疗收入25.4亿元。医院共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消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烧伤科、急诊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国家级诊疗中心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医学领先学科18个、省级诊疗中心5个,是原卫生部批准的江西省开展人体器官移植、试管婴儿技术指定医院,也是原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05亩,绿化面积46%,拥有内科、外科、肿瘤、感染、烧伤、门诊、医技等诊疗大楼。医院占地490亩、开放床位3200张的象湖新院正在兴建;占地面积40亩、开放病床360张的高新分院也在设计规划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也是全国实现传染病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的3家试点医院之一。

探索医院后勤改革,助推医院后勤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医院高效率运作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医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后勤改革与发展有四点意义:一是完善和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科学高效管理;二是医院后勤管理中各项操作的精细化,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三是各环节信息化控制,实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四是后勤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实现了通才、专才的全面发展。因此,该院领导班子认为,改革和发展医院后勤也是保证医院安全、高效运行的重点之一。

努力健全机制建设

实现后勤管理流程标准化

医院以流程为后勤服务管理提供路线,以标准为后勤服务管理提出要求,根据路线和要求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调整和完善各级管理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修订各岗位操作规范。首先,建立后勤管理组织,加强后勤管理、技术人员等的配备,保障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及时、准确、渠道畅通。医院成立后勤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后勤科室科长担任责任人,各科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注重工作分工,强调责任到人。其次,制订各项后勤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为医院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房管科工作制度,水电班、动力班工作制度,总务物资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制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器械管理制度等,要求后勤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要求巡查、记录、落实后勤服务工作质量。再次,强调后勤管理人员操作必须规范,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流程进行后勤管理和服务。例如,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基建、维修工程内部审计规定,供水供电遇停应急流程,电梯应急流程,后勤应急物资采购与供应应急预案,医院食堂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预案,锅炉房安全风险评价及锅炉故障停气应急处理预案,突遭强降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应急预案,安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应急流程等,从而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自身技能,促使他们熟练操作,熟悉流程及操作规范。同时,提升部门整体服务能力与运转效率,保障了设备运行处在最佳状态,保障了用电、用水的安全,让后勤管理工作很好地融入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深入推行绩效改革

实现后勤管理操作精细化

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强调过程、注重结果是推进医院后勤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助推医院发展,强调精细化管理,医院深入推行绩效改革。首先,从节约资源做起,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加大后勤社会化保障力度,规范设备物资和基建工程采购行为,把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做优。其次,强调后勤服务过程,做到一次做好,最小投入。医院将好的方法和经验提升到制度层面,并纳入医院综合管理体系,推进医院后勤改革与发展。再次,在过程中注重结果,建立激励机制,把水、电、办公用品、医用材料等资源的消耗量纳入医务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充分调动员工节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做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精细化的后勤服务管理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增强了服务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技术创新

实现后勤管理系统信息化

医院在健全机制、控制成本之余,注重以管理技术创新为抓手,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式,积极实现后勤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医院后勤改革与发展落到实处。全院采用便捷高效的物流系统,可快速传输物品,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南昌日报》等媒体喻为“设备优化节约病人的生命”。医院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如微信群、QQ群、热线电话,收集院内的各项维修、安保、保洁信息与需求,并及时反馈,确保各项后勤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类和分析,形成了系统信息量化指标,将形成的量化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及医院综合考评对比。后勤管理信息化使医院的定量化事宜得到信息化统计和管理,展现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医院总务物资申领实行办公网申领和审批申领两种形式,提高了配送效率,保障了后勤物资的及时供应。各住院大楼独立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经增设空气源热泵机组改造后,机组制取生活热水供应于住院大楼,机组产生的蒸发冷风用于降低配电机房的环境温度等,实现了医院在数年工作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逐年降低能耗的目标,成功创建了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此举既保障了后勤服务质量,又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医院还采用由主控区和查询区组成的科学分区管理模式,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服务管理犹如粮草的供给,能保障医院在“新医改、新后勤、新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管理水平,而实现这些保障的关键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制订适应医院岗位需要的各类人才,并细分各专业技术级别和专业特点,进行多样式、多层级的联合培养和考核。新员工入职,根据新职工岗前教育制度进行考核;老员工则根据职工年度考核实施细则进行考核,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岗位激励和职称激励相结合,量化、深化并细化了考核标准,让考核变得更加精细化。其次,各后勤科室根据要求合理配置人才队伍,既培养专业方面的专才,又培养各方面精通的通才,实现单纯技师配置向多层次、高学历、专业化及技术管理型配套的转变。从2014年开始,所有新招后勤管理人员要求为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再次,给青年职工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多交任务于年轻人,同时进行科学的考核,促使年轻人持续改进。将院内各项改造工程交由青年职工进行管理,有经验的老职工则经常进行检查,强化过程;将医院保洁交由青年人管理,由各护士长和科主任进行监督,保证了医院的整洁干净;将环境绿化交由园林专业研究生管理,对院区的整体绿化进行分区整治与改造,并持续养护,打造花园式医院。总之,医院管理者切实考虑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前景,建机制、搭平台,不断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度和广度,给年轻人提供各种机会。

通过以上工作的展开,以及上下通力合作,医院后勤改革与发展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院将进一步探索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强化各制度流程标准化,不断引进新技术和专业人才,实现后勤管理新常态。该院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医院后勤改革与发展工作:

完善后勤机制建设,实现标准化的服务与管理。该院修订和完善后勤管理各项工作与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在后勤工作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保障了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化的服务与管理。医院配合“国内一流大数据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提高后勤改革和发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医院已经与北大医信公司建立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建设集成平台、数据仓库、BI等系统来解决信息孤岛和互联互通的相关问题,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后勤的有效管理。

持续建设人才队伍,实现专业化的服务与管理。医院通过分级分类、拓宽途径、文化引领、多方激励等其他方式给年轻人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合理配置后勤管理队伍。

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后勤工作是全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后勤工作,能保障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对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创新后勤工作机制、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是医院后勤工作的关键所在,为医院实现“创建国内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愿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转自《健康报》2016年5月12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