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 焕然新生——粤北人民医院后勤改革助力发展侧记
十年磨剑 焕然新生——粤北人民医院后勤改革助力发展侧记
医院新门急诊大楼与住院大楼以空中连廓相接,配套中心花园和地下停车场,为患者提供幽雅舒适的诊疗环境。
宽敞明亮、自助服务设施齐全的新门诊大厅。
现代化住院大楼已于2006年投入使用。
粤北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创建于1886年,原名为韶关地区人民医院。近10年来,医院已发展成为粤北地区最大的一所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并成为广东北部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多年来,医院后勤管理不断加大建设和创新力度,夯实基础,助力医院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加强基础建设 变最旧为最美
主动自筹资金6亿元,建成现代化住院大楼和门急诊大楼,使医院旧貌换新颜。
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广东北部山区,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院的门诊、病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病房甚至因年代久远而成为危房。墙壁裂缝、房屋漏水、线路老化等现象屡见不鲜,医院因此被戏称为“全省最残最旧三甲医院”。为此,医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必须彻底改变医院的落后面貌,让粤北山区群众拥有媲美省内沿海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大医院,享受同样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院下定决心,从总体规划开始,瞄准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变革重生之路。
最需要改善的是住院环境,然而住院大楼投资预算为3亿元,政府却没有该项预算投入,怎么办?绝不能让困难挡住医院发展变革的步伐。医院想方设法,多方自筹资金3.2亿元,历时3年多,终于在2006年建成了面积达9.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住院大楼,大楼配置中央空调系统、医用气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各类封闭式层流病区等设施,其正负压、防辐射手术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楼内部还设有超市、茶餐厅、银行、商务中心等辅助设施,全方位满足了患者的多种需求。许多老病人由衷感叹,新旧住院环境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在住院大楼全面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许多老职工和老病人不约而同地流下了激动而感慨的泪水。
紧接着,医院马不停蹄地展开门急诊医技大楼建设工作。历时6年、投入2.6亿元的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于2013年投入使用。大楼设计与建设充分融入人文环保、流畅便捷理念,配套齐全的自助服务设施,并在全国首家开通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给群众带来全新的就诊体验,为此媒体争相报道,群众纷纷点赞。随后,医院相继建成中心花园和贯通院区的地下停车场,解决了困扰医院的停车难问题。10年磨剑,焕然新生,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粤北医院傲然矗立于武江河畔,成为韶关市亮丽的城市名片,被群众誉为“粤北最美医院”。
诊疗环境的改变与发展,为医疗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医院的业务用房面积从2006年的3.6万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20万平方米,是原来的5.6倍;门诊诊疗面积从1.2万平方米增加至3.2万平方米,增加了167%;住院诊疗建筑面积从2006年的7389平方米增加至10万平方米,增加了12.5倍;开放床位数量从893张增加至3100张,增加了247%。百年老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医院趁势走上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2014年医院门诊诊疗人次达108万,较2006年增长了129%;住院人次达9.8万,增长了294%;手术人次达5.24万,增长了383%;医院的社会综合满意度达96.1%。
建成肿瘤防治中心,巩固传统肿瘤防治优势。
医院曾经是广东省四大肿瘤防治基地之一,其肿瘤防治工作在粤北山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做大做强肿瘤防治优势,医院投入1.8亿元,将原面积仅为1000平方米的破旧钴60机房,新建为6500平方米的肿瘤防治中心,中心内配备PET-CT、直线加速器、中子刀、伽马刀等一系列肿瘤诊疗设备。粤北山区人民不再费尽舟车劳顿远赴广州,在韶关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国内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放射治疗,病人纷纷为之点赞。
创新专家公寓建设,稳定人才队伍。
医院地处粤北山区,如何稳定和吸引人才,更好地为山区群众服务成为医院的一大命题。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医院开拓思维,主动向政府申请建设专家公寓,用心筑巢引凤。医院现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专家公寓,将110套装修精致的公寓以租赁形式提供给学科带头人,从而使专家们生活得更加安心和舒心,为稳定医院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这一做法在韶关市内尚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现已作为人才稳定创新项目在全市进行推广。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打造粤北教学培训中心。
医院的发展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政府的认可。2011年,国家发改委确定该院为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2014年,该院被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中央投资1300万元的基础上,医院再增加投资7200万元,建设面积达32000平方米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培训教学综合大楼,夯实了教学基础,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培训中心。该楼于2016年建成后将为医学教学、培训、住宿提供先进的条件和服务。
建设平安医院 减少医疗纠纷
医院平安、平安医院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意愿。医院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从源头减少医疗纠纷的同时,加大后勤支撑保障和应急力度。为此,医院设立医疗纠纷紧急协调小组,组成“医疗纠纷应急分队”;安装摄像头470多个,人防、物防、技防设施配置达标率为100%,视频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以监控医院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医院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受理关”,设立全院统一投诉电话,24小时由医院总值班统一受理全部投诉,对每一宗投诉均做到及时处理和反馈,投诉即时处理和落实率达100%,处理满意度达98%。同时,在行政周会上,由院长亲自主持,对上周投诉进行集中反馈与专题讨论,发现和整改投诉中隐藏的问题,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手抓好“处理关”,医院与公安部门建立和保持良好沟通与协作关系,在医院设立医警亭,坚持“以理服人,依法办事”,妥善果断处置医疗纠纷,依靠警医联动防止患方出现过激行为,确保医院安全。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中,医院的医疗纠纷保持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2014年与2007年对比,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每千名门诊人次医疗纠纷数下降了55%,每百名出院病人医疗纠纷数下降了62%,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和恶性医疗纠纷,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作为韶关市最大的三甲医院,医院建设平安医院的经验被作为典型向全市进行介绍和推广。
创新管理 高效低耗获满意
由于地处粤北山区,医院发展始终坚持立足于当地社会的经济水平及山区群众的具体需求,把控制运行成本作为后勤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医院先后完成了幼儿园、职工饭堂的社会化改革,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建成了3个各具特色的职工食堂和营养食堂,通过良性竞争,依靠专业餐饮服务满足了病人、家属及职工每天1万多人次的就餐需求。2008年,医院在全省较早推行公务用车货币化分配改革,将行政用车精简至1部,医院用车大力向临床倾斜,100%满足病人需要。仅2014年,医院救护车接送病人达1万多人次。
为了节能降耗,降低运营维护费用,医院进行后勤管理的重组与整合。医院成立了住院大楼管理办公室,协调大楼优质、高效、低耗、快捷运作,从一支光管、一个水龙头抓起,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创造最大价值。2014年,全院业务量较2006年增长了2倍以上,但水电能耗费用仅增长109%,远低于业务量的增长。医院自己组建了水电维修部、清洁保洁组,以较少的投资成本获取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后勤维修部仅有工作人员24名,但完成水电、强弱电设备设施年维修任务量达2.5万次,以及时专业的服务获得了临床认可,满意度达9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后勤服务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下,医院服务深得群众赞誉,获得多个国家级资质与荣誉。医院成为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原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原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中国医院信息化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转自健康报2015年12月3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