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改革谱新章——柳州市人民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院领导进行后勤查房
院领导到中控室视察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2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广西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
后勤工作作为医院的重要服务支撑体系,关系到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关系着病员和职工的满意度。近年来,医院后勤保障管理部门努力创新,不断紧跟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从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改变了单纯行政体制所产生的后勤管理模式。
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分级管理
后勤管理的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医院不断完善后勤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明确职责,定期做好自查工作。医院实行各班组长负责制,增加了其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全面提高和改变了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从而建立了一支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团队。
自2014年开始,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后勤管理引进临床科室的系统分级管理理念,逐渐完善医院后勤管理团队的人才梯队培养。医院在总务后勤管理中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科室领导作为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的指挥中枢,负责制订总务科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管理层由总务科管理人员构成,根据每个成员的专业特长及业务能力,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以及所管辖班组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执行层对各个班组的每一个员工,严格执行岗位职责,使其遵照质量标准、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制度的实施,既明确了各层级人员上下级关系及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又建立健全了科学的监督制度与考核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层级管理模式。
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工夫,努力为病人及全院职工提供优质服务
注重能力培养,推行后勤维修区域巡检包干制。医院后勤涉及技术工种多,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尤其面对突发事件时,对后勤员工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在后勤管理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立足狠抓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与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将定期、不定期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纵向与横向技术演练相结合,使员工的岗位技能得到实质性提升。2014年~2015年,医院工会和后勤党支部联合主办了两届年度柳州市人民医院后勤职工“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推进了后勤职工素质的提升,促进了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后勤职工技术水平的大展示、大检阅。
为提高后勤维修工作的服务质量,2014年6月以来,医院总务后勤维修实行区域巡检包干制度,及时发现设备的“亚健康状况”,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区域包干责任人在各个病区进行亮牌公示,全面负责所管辖区域内所有后勤设备设施的维修及保养工作,并确保完好率在95%以上,大大降低了后勤维修工作的抢修率。区域巡检包干维修工作的开展,拓展了原有后勤维修模式——报修后分派维修,增强了维修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了后勤员工的岗位学习意识,使其逐步由专业型向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为医院建立后勤维修中心做好了铺垫。
建立后勤物资“下收下送”制度。医院洗涤衣被服实行分类收送、下收下送制度,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质控制度,将衣被服按时准确送到使用科室;后勤物资供应按月进行配送。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大节约了临床科室的非临床工作时间,将临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使后勤的相关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时间,增进了后勤与临床间的相互沟通。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显“神功”。医院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现了药品、病历、标本、血液等小型物品的点对点传输,大大提高了物质输送效率,降低了物质运输的人力成本,使科室之间物品的交换更加快速、便捷。
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设施设备。医院门诊大楼原男女厕所配比为1:1,常出现女厕所拥挤,尤其在妇科、产科、儿科门诊及体检部女性患者及家属较集中的地方,女厕所更为拥挤。医院通过增加女厕蹲位、简易厕所、幼儿便池等改造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增设医院厕所路标,缓解了医院女厕所拥挤现象。医院还采用铁路列车锁更换病房原配备的厕所门锁,解决了老年患者被反锁在厕所内的安全隐患,给患者的安全带来了保障。
为应对电梯人流量大的问题,医院通过实行电梯分区域停靠、合理开放门诊扶梯、货梯客梯分开使用的专项管理,提高运送率;电梯员实行站立式服务,主动引导患者及家属左进右出。此举既缓解了等候乘坐电梯人员的拥堵现象,又充分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理念,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服务是品牌,服务是优势,服务是效益。为了提倡后勤主动服务意识,后勤部门建立了快速、高效、低耗、优质的服务体系。
为了方便临床工作人员的就餐,医院职工餐厅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严把质量卫生关,根据季节变化不断增加饭菜的色香味,翻新花样,保质保量地满足职工的就餐需求。针对手术医护人员和应急加班人员的误餐问题,医院餐厅增设了订餐送餐服务,用餐人员可通过电话或院内OA等方式及时订餐,职工餐厅工作人员可根据订餐需求及时将饭菜送至临床科室,使加班人员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同时能及时吃到丰富可口的饭菜,更能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开拓采购渠道,自2014年起,医院后勤五金和日用品增加的网络采购渠道已成为医院重要的物资采购模式,大大提高了后勤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减少了人力消耗及经费支出,从而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故相关物资采购费用较2013年同比减少了8.25%。
节能降耗,“绿色”先行
节能降耗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永远的焦点,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员增效,堵塞跑、冒、滴、漏现象。医院的后勤工作者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工作之余竭力学习和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已经在用水系统、照明系统中设计安装了节能设施,节能效果愈加显现,节能意识也越来越强。
医院建有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其采用植草砖铺装而成,绿化面积大于混凝土的面积,达到了高绿化效果。同时,其具有超强的透水性能,可保持地面的干爽,既满足了职工、病人及家属的停车需求,又不影响医院的绿地存有量。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医院第三住院楼采用18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和3台额定制热量达80千瓦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供应热水,每年节电量为14.97万度,为医院节支节能开辟了新思路。
医院还将第二住院楼、特殊医技楼、办公楼、后勤楼的T8型日光灯管更换为高效节能的LED灯管,将楼道灯光替换成智能开关,每年节电量为39.12万度。
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提高后勤管理效率,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医院推行后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OA系统、金蝶物资系统、佳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消防设施联动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完成了后勤维修工作的网络报修、科室物资需求按月信息化采集等功能。同时,数据采集工作的自动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目前,医院的后勤绩效管理系统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将投入使用。届时,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将全面实现信息化。
减员增效,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医院将后勤服务工作融入社会,改变了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医院对保洁运送、污水处理、各类垃圾处理及园林绿化等引进外包服务机制,体现了后勤社会化服务的优势,达到了减员增效、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
作为自治区级的绿色环保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90多亩,实际开放床位1800余张,泊车位达1700多个,现有绿化面积40842.4平方米,医院绿地占有率达44%。医院的航空港式门诊楼与住院楼连为一体,宽阔的前花园、中花园和后花园,树木苍翠,鸟语花香。医院设有门诊、住院主楼、第二住院楼、第三住院楼、特殊医技楼、学术厅、教学楼及学生公寓楼等建筑,环境优美,病房宽敞,通风明亮,已成为桂中地区乃至广西环境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被百姓称为“花园式医院”。
医院依据地市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地改革创新,使后勤系统重新焕发活力,促进了医院综合实力的协调发展,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医院于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2014年连续4年被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评为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医院(西部10强)。通过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改革的优势将会在该院得到更加全面的诠释。
(转自健康报2月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