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深耕为浓荫——宁波市第一医院后勤管理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纪实
医院全景。
院长阮列敏(左三)和副院长孙杰(左二)勘察刚华楼改扩建中的隐蔽工程。
后勤保障例会现场。
鲁苏霞
宁波市第一医院创建于1913年,是浙江省创立最早的一家公立医院,目前已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院现有职工216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60人、硕士321人、博士及博士后34人。医院拥有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7个,编制床位1600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1570张。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区域医疗任务,医疗水平一直处于宁波市的前列,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及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浙江省优秀教学医院,设立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级学位点,拥有硕士生导师34名,设有宁波市卫生系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还承担着全市性的慢病管理和质控工作,共设有7个慢病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有10个市级质控中心挂靠在医院。
医院血液病学为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心血管病学、泌尿外科学为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中医科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并有5个浙江省浙东区域专病中心、3个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实验室、4个市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成立了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宁波分中心,建立了周良辅院士工作站;2011年,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立了郑树森院士工作站;2014年,与浙江医院共同成立“中美糖尿病中心宁波分中心”;2009年,心血管内科获批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011年被评为优秀基地;2011年9月,14个专科获批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3年7月,心血管内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胃肠外科(胃肠恶性肿瘤)、神经外科(颅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被宁波市卫生计生委授予第一批市级医院临床特色重点专科(病)建设学科;2014年,成为国家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4年6月,经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审为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2015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共同成立“英国诺丁汉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宁波市第一医院循证医疗研究基地”。
2015年,医院门诊量为178万人次,出院病人达62234人次,全院手术51563人次。
这样一家在宁波市民心中始终称得上“全市第一”的大医院,实际上却是一家“小得可怜”的医院。医院占地面积仅203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000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约为95000平方米。在如此有限的空间里,医院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业务量的稳步增长,以及全市领航、市民首选的绝对优势,在院领导眼中,这绝不仅是传统观念里医教研并驾齐驱的成果。“后勤管理的创新驱动,才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保证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如是说。
“大部制”改革
——后勤管理创新迈出第一步
2014年7月,医院借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之机,调整后勤管理架构,将原来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且事项相对集中的总务、后勤、保卫、基建等部门整合为“后勤保障部”,由1个部长总负责,职能囊括了支撑医院日常运行中的所有工作。大部制的后勤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部门管理架构的调整也推动了员工理念的深刻转变。在后勤服务实施全面外包的大背景下,实施大部制管理的后勤保障部员工从传统的提供后勤服务职能中脱离出来,成为医院的主人,切实担负起与各自分管工作相对应的外包公司服务的管理,且管理得更加细致、更加专业。“管理的目的不仅是管,更是理。”后勤保障部部长对后勤管理有独到的理解。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后勤保障部的职能侧重于两个理顺,即理顺后勤保障与临床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后勤服务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效能后勤
——后勤管理创新孕育新品牌
在大部制管理架构下,资源共享、效能提升的共同目标使宁波市第一医院后勤服务平台(即“5110”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这个涵盖信息、医学工程、后勤保障等各类维修项目的服务平台整合了全院资源,兼有统筹调度、综合评价、进度跟踪、移动办公的功能,实现了服务信息的“无障碍”流转、服务质量的“淘宝式”点评、服务内容的“个性化”预约。医院职工在医院任何一个角落遇到需要维修或紧急处置的情况,只要拿起电话拨打“5110”,相关部门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处置。在2015年台风“杜鹃”带来的强降雨和今年年初的极寒天气中,医院能够经受住内涝、停电、强风等种种考验,与“5110”服务中心强有力的保障功能密不可分。
根据后台管理记录,“5110”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办结率高达99.8%,综合评价达到4.8分(满分5分)。可以说,“5110”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服务效率,优化了服务流程,为临床一线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后勤保障,真正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安全,可以称之为宁波市第一医院后勤服务的一大品牌。
智慧后勤
——后勤管理创新带来新格局
“现代化医院后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宁波市第一医院后勤副院长为临床医生出身,因而对现代化医院的后勤管理有着更深的认识。医院空间是当前无法突破的客观制约,唯有提高运行效率,才能让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惠及群众。经过潜心挖掘,医院对院内空地加以改建利用,在不影响安全、采光、绿化的前提下,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全透明的“阳光自助大厅”。近百台自助服务机整齐排列,人工窗口的长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助服务机前患者随到随点,挂号、收费、打单,不到一分钟就能轻松完成。
智慧后勤管理不仅体现在这些遍布全院的自助服务机上,还把优质医疗资源从一院延伸到了全市。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平台让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医院专家的诊断,胸痛中心平台牢牢控制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医联体资源共享平台使社区群众不用再跟着医院专家跑……借助智慧后勤管理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通过虚拟空间释放能量,把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便捷、更加广泛地带给社会群众。
人文后勤
——后勤管理创新大打温情牌
一大早去检验中心抽血的患者一出抽血室,就会看到医院食堂的工作人员拿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微笑着等候在一边。有糖尿病怎么办?不怕,还有无糖、低脂的早餐。热牛奶、热馒头,看似简单的早餐传递的却是医院带给患者的温暖。而在人山人海的门诊大厅,训练有素的保安悄声维持着秩序、做着指引,志愿者身着玫红色衣服穿梭其间,随时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这是医院人文后勤管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医院带给群众的冷冰冰的感觉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始悄然“消融”。等候区的冰冷座椅换成了色彩温馨的皮凳子,随处可见植物与装饰花;素白的楼梯间墙面上挂出了职工子女的艺术作品,还有“一院人眼里的医院”摄影作品;厕所不但没有异味,墙上还多了素雅的贴画;在病区护士站边,一个大屏幕正滚动播放着每位患者的手术动态、当日检查预约信息,家属可一目了然;在病区活动室里,健康宣教、自助查询、康复器具一应俱全,患者在这里养病、散心、会客,惬意舒适。医学注重人文,那么服务医学、服务患者的后勤管理也必须立足人文。后勤管理的人文举措有着深厚的医院文化积淀,这就是宁波市第一医院的服务理念——“始于需求,终于满意”。
绿色后勤
——后勤廉洁风险防控实现智能化
职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后勤历来是廉洁风险的多发、易发部门。宁波市第一医院着眼于后勤管理中的廉洁风险防控职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后勤历来是廉洁风险的多发、易发部门。宁波市第一医院着眼于后勤管理中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将后勤所有涉及经济的行为纳入全程监管。从采购、基建到后勤服务外包、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每一项合同事项的前期审批过程是否完善,采购、招标行为、工程联系变更等敏感环节有无违纪违规,付款行为是否符合财经纪律,以及后勤保障部对合同乙方的履约行为监督管理是否尽职尽责等所有可能存在廉洁风险的环节,均被纳入财务、法务、纪检等多部门的共同监督之下,确保廉洁风险防控覆盖到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除此之外,医院积极打造资材管理系统,实施“零库存”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管理风险。清正廉洁是后勤管理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后勤管理创新的强大根基。近年来,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后勤部门案件高发的形势下,宁波市第一医院始终保持着违纪违规零的记录。
寸土深耕为浓荫。宁波市第一医院就像一棵大树,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茁壮生长,依靠的必定是扎根肥沃的土地。后勤管理就是在这方寸土地上躬身深耕的园丁,不断探索创新、输送力量,只为百年一院这棵大树更加蓬勃强劲,浓荫洒向甬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