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保障力从何而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创新后勤管理纪实
本报记者 李晓雅 特约记者 吴 强 李 梅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有着67年历史、占地17万平方米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流入滇池的大观河从医院门前缓缓流过,樱花、喷泉、刚刚吐芽的银杏、干净整洁的道路、花树下拿着手机自拍的人们……还没开始采访,这些景象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医院后勤管理的成效。而这样一些成果,则将医院后勤管理发挥出的高效保障力集中展现在记者眼前:云南省唯一一家成功推行门禁及探视管理制度的医院,住院大楼空气随机采样洁净度达到国家标准;成本控制体系科学完善,行政消耗性开支逐年下降8%,病人人均管理成本下降20%,实现资源节约、医院增效、病人少花钱、医患均满意的“多赢”局面;军民融合,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先进单位”……
这样的高效保障力从何而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党委一班人的体会是:后勤管理要发挥高效的保障力,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医院实际,紧盯患者需求不断创新。
用精细化管理提升保障效能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院后勤管理面临摊子大、点多面广、保障项目多、保障需求多样多变等困难,日常耗材的保障品种就多达756种,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精细保障,确保保障效能,是我们必须攻克的管理瓶颈。”该院院务部部长吴强说。
为此,医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高效管院的“金钥匙”,向数字化支撑要管理力。5年来,医院投入近千万元,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这一核心需求,安装智能水电表,搭建财经信息平台、PACS、RIS、门诊医生工作站、全成本核算等10余个信息系统,使日常管理智能化、经济决策科学化、财经管理可视化、经费支出可控化、成本核算全面化。
该院财务供应科科长王艳玲给我们作了一个演示:鼠标一点,进入医院局域网,通过全成本核算系统,即可查看全院任一临床科室当天消耗各类物资的情况,大到上万元的高值耗材,小到几毛钱的医用胶带,全都一清二楚,医院当天当月的收支也一目了然。
“我们在2013年就把卫生被服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计入科室成本,这在全军是首家。一年后,全院卫生被服成本支出下降12.6%,科室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成效非常明显,当年,我们被列为全军全成本核算试点单位。”王科长介绍说。
王科长的网上演示在骨科得到了生动再现。该科是医院病区最多的一个科室,10个病区每天所需的100多种日常耗材都由护士长石俊贞管理,依托医院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手段,她一个人就把这些耗材管理得井井有条,包括每片仅需2角多钱的纱布,去向和用量都清清楚楚。
在麻醉科采访时,我们碰到了正在做手术准备的血管外科医生彭明生。彭医生告诉我们,他即将做的动脉血栓手术将用到一种叫动脉鞘管的耗材,医院对这样的耗材实行条码管理,每根鞘管都有专属条码。通过条码,医院可以查到这件医用耗材是哪家厂家生产、什么时候进入医院、用在哪名病人身上。
“100元以上的耗材我们都实行这样的精细管理。过去,厂商或经销商带着耗材直接进入手术室‘跟台’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耗材使用管理混乱、以次充好、虚报多报等问题。我们以信息化物资管理和图像存档及传输系统为依托,对高值耗材的使用实行全封闭流程管理,在全国率先实行医用生物材料占比指标控制措施,实施精细管理,有效遏制了舞弊行为。”该院医学工程科主任王振洲介绍说。
医院停车场安装智能扫牌系统和泊位数量显示系统,方便患者快速找到停车位,停车拥堵问题有效缓解;银医卡、网络、电话、“趣医院”手机软件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改善就医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药占比从2011年的48%下降到现在的29.2%,处于军队医院领先水平;材占比由2011年的21%下降到现在的18.7%,累计减少药品、耗材支出3.9亿元,地方患者人均住院费减少7000余元……这些事例和数据的背后,是该院持续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努力,不仅赢得患者点赞,更引起云南省地方政府和各媒体的关注,前来医院参观学习、采访报道的人群络绎不绝。
用规范化管理增强保障品质
2013年底,因为强力推行门禁卡制度,昆明总医院成为群众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医院的门禁制度规定:前来探视住院患者的人员,需办理“探视卡”进入,探视时间段为每天15∶30~20∶30,其余时间禁止探视,同一探视卡每日只能进出一次。
“实行门禁制度的目的在于降低交叉感染率,为患者康复提供洁净、安静的医疗环境,该制度实行一个月后,我们对住院大楼各楼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空气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大幅下降,全部达标,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该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李丽娟说。而在院务部军务科科长李祖昆看来,门禁还能给患者和医务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财物丢失、被不法分子人身伤害等情况的发生。
但制度刚出台时,许多患者的亲友非常不理解:探视、陪伴亲人不是天经地义吗?医院管得太不合情理了!顶着压力,医院通过面对面耐心宣讲、制作宣传卡片、邀请媒体集中宣传等方式,终于使这项制度得到认可并推行至今,为确保医疗质量奠定基础。像门禁这样能有力促进医院规范化管理、确保后勤保障高品质的制度,不管再难,医院历来都不遗余力强力推行。
“五年前,医院党委制定了建设‘卫勤保障能力强,模范管理、研究型、数字化、节约型、军民满意’的‘一强五好’建院目标,为实现这个建院目标,后勤管理是否能更加规范、有序是关键环节。”该院院长石骥说。
为此,医院出台并完善了《科室经费管理办法》《昆明总医院入院、出院、转院、转科制度》《营产营具管理规定》等300多项规章制度,通过引进指纹考勤系统、病历管理等监督系统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强力抓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坚决剔除迟到早退、首台手术不按时开台、病历不按质按时归档等陋习积弊。
漫步医院营区,彰显规范化管理成效的事例比比皆是:近5年,医院员工迟到早退率从最初的38.5%下降到0.3%,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由70%上升至98%;在门诊病人增长近54.4万人次、入院病人增加7000余人次的情况下,病历合格率大幅上升到99.1%,院内感染率从31.9%下降至3.5%;采取医患分开、分层停靠、有序引导等方式,克服电梯使用频繁、拥挤的情况;陪检制度严格规范,重症患者出病房检查,医生或护士必定在身边陪同……
对医院规范化管理带来的高品质保障,部队官兵同样赞誉有加。20岁的小汪是某部一名上等兵,患有慢性鼻炎,他通过开通到连队卫生站点的预约平台预约到昆明总医院就诊。一到医院,为部队服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上就安排他进行入院检查、治疗和手术。为部队服务办公室还会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将小汪的治疗情况、出院时间等实时反馈给部队,协助部队抓好住院官兵的管理,小汪和所在部队卫生队的军医对此非常满意。
记者看到,设在门诊三楼的“一站式”军人诊疗区与地方群众就诊区互不相扰,秩序井然。军人充分享受着应有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地方患者也能在这所知名的部队大医院里看上病、看好病。
医院门诊大楼的荣誉墙上,一块块奖牌熠熠闪光,折射出后勤规范化管理为医院实现“一强五好”建院目标发挥出的基石作用:“中国百佳医院”“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4年度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全国医保先进单位”……
用融合化管理拓展保障方式
4月上旬的一天,上级工作组到医院检查卫勤训练时,医院自筹经费委托地方公司改装的野战炊事车、水电油保障车、野战综合指挥车引起了工作组的关注,他们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后勤保障的做法也赢得了工作组的肯定。
作为一所部队医院,昆明总医院与地方医院有不一样的职能使命,军医与地方医生有不一样的职责要求,战时卫勤保障与平时抢救有不一样的救治对象,因此,他们的后勤管理也面临平时与应急应战的双重考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管理部门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到队员吃穿住行需要的物资,是野战医疗所能否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该院政委黄国林如是说。
为确保后勤应急保障的高效高质,医院在充分进行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与实力过硬的公司签订了饮用水、自热食品、被服等物资的紧急筹措合同,这些公司在医院有任务需要时,最快2小时就能将所需物资送达医院。这样的保障方式自2012年以来,历经云南彝良、鲁甸抗震救灾等重要应急保障任务的考验,成效明显。
作为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该院以融合化管理拓展保障方式,实现军地共赢的创新举措还在平时的餐饮、保洁、绿化等后勤保障项目上开花结果。
“习主席曾强调,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这几年来,医院党委一直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新路子并取得一些成效。我们的重要体会是,军民融合首先要融心。在对待保障实体方面,院党委一直秉承‘只有把地方公司当成自己人,地方公司才会把昆总当自己家来管’的理念,充分调动保障实体的积极性。”该院副院长姚劲松说。
提起医院把公司当自己人的话题,明喆物业管理公司的经理蒋明霞的话匣子关都关不住:医院主动提出给公司员工免费体检,开展文体活动必定邀请公司参加;几家合作企业想在当地招聘员工,医院就利用自身“云南省人才分中心”的信誉和平台,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为他们招聘优秀员工提供良好基础;一些员工尤其是外地员工住房困难,医院就腾出20多间房屋,免费给企业做为员工宿舍;公司治安力量薄弱,医院就积极与驻地派出所联系,建立警用设备共用、治安信息共享的军警民联防制度。不仅如此,医院还十分重视采纳公司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提议、医院立项实施的工程,至今已有10余项。
“心”的融合,带来了管理的融合与高效。医院营区开放,过去频发偷盗、医托等问题,为此,医院与公司一起整合安保力量,将各公司安保人员与士兵共同编组,每天组织对营区重点目标进行联合巡逻;在门急诊、住院部等人员密集的入口设置岗哨,持金属探测器实行开包和开后备厢检查,有效防止行骗行窃和危险物品进入医院;安装“一键式”报警系统及500余个高清探头,建立院内警务室,形成“一点报警,多点响应”的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标本传送、被服配送等工作纳入物管公司集中保障,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临时用工……
今年62岁的肖阿姨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在该院就诊,对医院的服务赞不绝口:“我从1984年起就一直和这家医院打交道,几代人都在这里看病。医院的楼房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在这里不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还能看到花园一般的景观,享受着宾馆一般的服务,必须得竖大拇指!”肖阿姨的看法不是孤例,经调查,该院物业服务和饮食保障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转自《健康报》2016年5月23日)